6月21日,由九游app官网清史研究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佛教方志研究与数据库建设”课题组主办的《中国古代佛教史学批评史》新书座谈会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佛教方志研究与数据库建设”工作推进会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历史理论研究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九游app官网等机构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座谈会,围绕曹刚华教授新著《中国古代佛教史学批评史》展开了深入研讨。
本次座谈会分为上下两场进行,九游app官网历史学院院长、清史研究所所长胡恒代表主办方致辞,对《中国古代佛教史学批评史》的出版表示祝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历史与考古出版中心副主任、编审郭鹏代表出版方致辞,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辉煌的学术历史。
随后,与会专家围绕该书内容、学术价值以及中国古代佛教史学批评史的研究路径等问题展开讨论。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张志刚从宗教史书写入手,强调了新时代的宗教史应该注重宗教的本土化、民族化过程。九游app官网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张风雷认为《中国古代佛教史学批评史》在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开创性意义,其成功来自于曹刚华教授深厚的学术积累、充足的先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李建欣、周广荣从佛教史籍研究的学术史角度,认为新书的出版继承并发扬光大了陈垣老的学术脉络。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研究员董欣洁认为佛教中国化是中华文明创造性吸收转化外来文明的成果,产生自主知识体系的过程,新书的出版丰富了研究途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汪高鑫辨析了新书的研究对象,强调注重研究历史评论与研究史学批评的区别。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何孝荣期望能够借鉴“活的制度史”的思路,做出一部“活的”佛教思想通史。
此外,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佛学研究》编辑部主任能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重大项目中心副主任张潜,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赵夏等也都从佛教史内涵、未来学术推进、学术成果转化等角度谈了看法。
会议期间,项目组成员袁喆博士展示“中国佛教方志古籍数据库”操作平台。该数据库在古籍全文数字化、图文对照之外,还增加了读者校勘、数据知识树等功能,将打造一款学者与资料进行交互的“数字人文”平台。